广州抖店网店美工

在线美工 太阳很大古美术专栏:《多重永远》

发布日期:2024-08-09 09:50    点击次数:130

在线美工 太阳很大古美术专栏:《多重永远》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太阳很大古美术

《多重永远》- 石雕纪实与阐述

1

/

序章

村里的老铁匠忽然在一个太阳很大的中午走进了我的老屋,那是南方农村的土砖屋,此前是生产队的粮仓,60年代的大标语还在泛黄的墙上若隐若显。太阳从粗笨的木头门照进来,在堂屋的地面上形成一个刺眼的几何形,就像一张曝光过度的电影胶片。门外是成片的禾田,在阳光下闪着绿光,远处的山峰连绵不绝。铁匠用沙哑低沉的声音微笑着与我打招呼,简单地询问了一下近况,他皮肤黝黑,满脸胡碴,粗糙的手指头夹着半截烟,下身裹着黑色的皮围裙,带子在背后打一个粗大的结,脚上套着一双黑幽幽的旧皮鞋,就这样矗立在曝光过度的电影胶片中,猛一看就像黑道派来了一位极为能打的杀手,那时候我大约八九岁的样子,一时间竟有点恍惚。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铁刀递给我,原来这是我父亲做木工用的凿子,此前崩坏了一个刃口,让铁匠打好了,这次是来送凿子的,他话不多说,转身就离开了。

多年以后,我在电影中看到满脸胡子拉碴的布鲁斯威利斯,穿着一身粗拉油渍的衣服,手里拿着枪,肩上绑着皮带,叼着烟站在枪林弹雨中,瞬时就想起了那个铁匠,很难说清这种没来由的联想有什么逻辑,但谁敢说布鲁斯威利斯不喜欢打铁呢,不过那已经是老铁匠死去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我曾时常去他家看他打铁,他的家伙什都组装在堂屋里,吃住与打铁都混为一体。墙角有一个巨大的木头风箱,他老婆,那个困倦的婆娘,每天都在不停地推拉那个木头手柄往煤炉里鼓风,昏昏欲睡,他则是一副悠然自由,漫不经心的神情,叼着烟卷,眯着眼看着煤饼下盖着的那些被烧得红彤彤的铁器,只等时机一到,他就会迅速用长钳子夹起一块来放到铁墩子上,开始捶打,火花飞溅,简直就像陨石爆炸一样,一直把红铁打成黑色为止,才又塞进煤饼炉里继续烧,看得出他脸上挂着真实的笑容,洋洋自得,眼珠子闪着光。

他的手艺有口皆碑,在那个村子里,即使是最刻薄的老支书都不会对铁匠的技术有一丝不屑。那些缺了口子的锄头、断齿的铁耙子、扭曲变形的火钳、崩坏了口的凿刀、断了钩的铁门扣子都在他的锤子下以崭新的姿态复活,重新冲上各自的战场。拿到手的人总是赞不绝口,真是他奶的好咧!他有时候甚至还会打出一些儿童玩具,比如铁环、手枪、铁剑,这些沉甸甸的铁家伙被村子里所有的儿童轮流把玩,表面被摸得光亮耀眼。记忆中,那把铁剑是按照电视剧里秦剑的样子打的,我经常背着它爬山放牛,割草喂猪,装作大侠四处游荡,对着各类草木打打杀杀。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串门,不说多余的话,不打铁的时候就站在屋外的土坪上,叼着烟,无所事事地看着远处,没人知道他到底在看什么,是那些庄稼还是远方那一片云?如果你从天上看下去,你会发现在南方某个僻静的小村里,在一片云气迷蒙中的灰黄色土坪上,有一个黑点在那一动不动。村里最会看相的老九说:铁匠的上辈子是一只宋朝的铁龟,他的卵蛋都是黑铁的,他与我们不在一条道上。

村里只有一个铁匠,他死了以后,就没人再打铁了,但他亲手打出的那些五花八门的铁器则在不同的人手中流传。

我喜欢那些铁家伙,生锈的铁凿子、把手已经卷了边的铁刀、并不十分板正的铁钎子,朴实粗陋的造型,憨厚又纯粹。我喜欢那些经由一锤一锤,一刀一刀用心经营出来的物件,带有某种性情的印迹,每一处转折,每一条弧线,每一小片凸凹,毫厘之间有万千魂魄在集散。

老铁匠打的那些木工凿刀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墨斗、锯子、刨子混杂在一起,最终都汇聚在我父亲那个破旧开裂的木头箱子里,一动也不动。

据我奶奶说,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背着这个箱子走街串巷做木工活,风里来雨里去,木箱的边角早已破损,又用铁皮补了好几层,木板也开裂了,上面覆盖了一层尘土与各色油漆混杂的皮壳,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从历史中走出来的老古董。

父亲总会拿着凿子在地上画一些古怪的结构图,经常对一块好木料赞叹不已,或者会坐在老屋里盯着那些木家伙发呆。

他费尽心机将一些木料变成一件合适的器物,一条凳子或者一个柜子,放在最合适的角落,就像亲手哺育了一个有灵性物种,由此,一种真切的愉悦感油然而生,但他很少去跟别人传递这些,更多的时候是神经质般的自言自语,或者沉默一笑。

当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这个古董箱子上时,那些裂缝就越发明显,如果你是微缩的小人,能穿过这些缝隙,你就能看见里面那些沉默不语的铁家伙都充满了巨大的引力,把照进去的光线都扭曲了,木箱里已形成另一个时空,有自成一套的秩序,如果你再把自己微缩到原子级别,你就会发现每一个铁原子里都有一个沉默的老匠人,那是另一个由无数个老铁匠、老木匠、老石匠交织而成的广袤无边的宇宙。

我的童年记忆总是伴随着刨花脱落的脆裂声,墨斗弹墨线的嘭嘭声,铁锤击打铁器时的叮叮当当,以及木料与墨汁混合着各色油漆的气味,这些隐形的场域交错叠加在我的脑海里。成年以后仔细回想,其实人生的轨迹早已在不经意间被安排好,很多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史铁生说: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而有的人还未到终点就已看到了这条笔直的路,心知肚明,终其一生只不过为了到达。终点是恒定的,你看不见,无法挣脱;永远是多重的,你看不见,只能虚构出它的幻景。

有的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有的人,天生就是诗人

有的人,天生就是艺术家

有的人,天生就会打铁

有的人,天生就会用墨斗弹出一条线

有的人,天生就会看着古董发呆

时间线上的一切生灵均在往死亡行进,遵循公正无比的宇宙大秩序,而人生实在过于短暂,短暂到连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都来不及。

2

/

《释名》曰:石,山之骨也,《物理论》言:石,气之核也。

数十亿年的石头是地球的构成物,它们居于山野,与泥土草木为伍,其形多变,无所拘束,那是远古时代自然凝聚的样子。中国古人早就赋予石头诸多形而上的内容,折射出奇特的宇宙观,它不再是冰冷的山石,而是一个无限广大的命题。

手工雕石无疑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拿着坚硬冰冷的铁工具每日与岩石相搏,去接受体力劳作的辛苦,去顶着烈日搬弄石块,去费尽心神与工具磨合,很疲惫,但有精神上的愉悦感,人也会变得硬朗起来,这里面还包含了“耕作”的成就感。

许多作品的形式感显然受到文明遗迹的影响,比如石窟造像、神庙遗址等,借用了古人朴素的处理手法,有寂静虚无的内容。古人在石头里面营造空间的艺术总会让人惊叹,它带有很多本土的文化符号,比如屋檐、斗拱、门框、柱子、台阶等,与印度的石窟有很大的不同。有时,身处于一个昏暗的石窟中,有光从那些小洞窟照进来,直射到窟室墙壁上,那种光影的朦胧的感觉,恍惚中好像真切地看到了时光,那是一种神奇的体验。遗迹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上的石头空间,千百年来,无数人在这些石头空间里穿行,构建起恢宏的隐形场域;同时,石头里有人的渺小、人与宇宙的冲突与互融的命题,这本身就有超越具象的一面。

图1为天龙山石窟的廊道,图2为作品局部,图3为金字塔群俯瞰图(来自网络),图4、图5为雕刻进程纪录

3

/

永远

永远系列最明显的特点是由多节石块叠加垒砌而成,每一节都是独立体,却保持一个统一的外在形态。

这个系列借用了佛塔的形式感,比如山西地区北魏时期的很多佛塔就是用这种方式堆起来的;古埃及的巨大神像以及一些巨大的柱子被风化开裂成许多石块,远远看去也显出这种堆垒的感觉来。垒这种形式本身包含了由不同的个体汇集而成一个统一叙事的概念。堆积与沉积就像时间在不断叠加,不断积压。塔身有许多人造的空间或者遗迹,往上累积;文明的符号相互叠加,有对立和统一,彼此交织,组成一个没有终点的塔形。有些作品的顶部是一截自然形态的石头,关于这个细节,此前构想了许多方案,最终决定用未加雕饰的原始石块,它是一个自然形态,有无穷的可能,就像没有终点一样,或者说生命最终会归于自然,归于某种宇宙法则。

从操作来看,每一节四面体的上下衔接要呈现出那种逐渐往上收的造型,且每一节是一个粗糙随意的形态,总体造型难以把控。并不是雕成一个完整的塔形再去砸开,而是先单独处理好每一节,再逐渐往上堆积,然后不断修改细节。

永远4号/青石

永远12号-局部

永远1号-局部

永远6号-/青石

永远4号-局部

永远4号/青石

永远16号/汉白玉

永远16号-局部

永远5号-局部

永远5号-局部

永远19号/汉白玉,水晶

永远19号/局部

永远8号/青石

永远8号-局部

永远8号-局部

永远系列几乎都是堆砌而成的形态,但也会以完整的一块山石来呈现的,路边山沟里有很多随处可见被风化、腐蚀的自然石块都是极好的原始创作载体。那些带有自然孔洞的石头,在我看来是最接近宇宙形态的,它本身就是熔岩流淌形成,没有任何一丝人为因素。孔洞互为表里,融汇交错,就像时空在显形。当它们被切割出最规矩的几何形体,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或者是金字塔形,一些自然的孔洞就会从侧面显露出来,很简单的外形, 里面却存在复杂多变的结构,这是刻意制造的一种冲突感,有残酷的一面,也有人与自然法则之间的某种对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有些作品中放置了吊锥,并不是建筑施工时常用的那种标准的吊锥,而是用手工锤打出来的铁锥,表面并不规整,带有朴拙的人为气息,用铁线或者铜线悬挂,垂直在作品中,并让它们生锈。我想,这可以看成是时间与地心引力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宇宙秩序与法则,隐形于物外。

永远17号/杂色石

永远18号背面

永远17号/青石

永远17号-局部

永远9号/青石

永远9号/青石

永远9号-局部

4

/

光年

即使用光行走一年的距离作为单位来丈量宇宙也显得十分费力。

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最远距离大约是137亿光年,但没有人能抵达一光年远的地方,现实让这个宇宙单位显得极为虚幻,还有什么能超过光速呢,那是沉重的肉身躯体所能构想出的速度极限。

光年这个系列是由台阶与星球组成的,每一个星球都带有星环,星环与星球是一体雕刻,看上去就像凝固在星球上,静止在虚空。台阶建立在有许多自然孔洞的石头上,变幻抽象的形态被雕刻出严谨的几何形。虽然多节台阶垒砌在一起,其实各自却并非一体,紧密相接中有遥不可及的时空距离。无力感与奋力感都体现在台阶上了,孔洞就像被时间侵蚀出的空洞,出发与消亡同时在台阶上进行。

对星环的处理耗费了很多时间,它与球的连接面只是一道圆弧线,没有大面积的受力点,当星环被打磨得越来越薄的时候最容易脆裂,处理表面的速度也越来越慢;另外,雕刻的过程中,若球体晃动幅度过大,工具碰到星环也会导致其碎裂,为此还专门设计了一个中间凹陷的软承托来雕刻它。当光线照下来,从正侧面看过去,星环的轮廓是一道细线,悬置在星球中央,这是光影制造出来的幻景。

光年1号/青石

光年1号-局部

光年2号/汉白玉

光年2号-局部

光年3号/青石

光年3号-局部

5

/

空衣

看似坚硬无比的石头,一旦被打磨到一定程度,成为一块薄片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十分脆弱,一磕碰就坏了,结实程度还不如一张纸。

空衣这个系列主要是在表现佛像的外壳,这其实是一个反观的思路,呈显外壳,隐去内核。当把最本质的东西都去掉以后,就会呈现出一个你完全没有预知的视觉体验。把一块通透的汉白玉石材雕成一件薄薄的外衣,会出现云雾一般的质感:洁白,空灵,脆弱。彩虹易散,琉璃碎,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人为修饰的,雕塑语言的表征,是形而下的。梦幻泡影一般美丽的、易碎的外形却涵盖了最恒定,详情页设计最本质的内容,而这个内容被去掉了。但我们应该注意这原本就应是不可见的,形而上的内容。或许能引起一些思考,比如缘起性空,诸相非相,我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试图在体现这些思考,或许着力过甚,也或许力不能及,但终归是我想要呈现的东西。

空衣系列的制作程序也与其他作品不同,并不是掏空出一件完整的外衣之后再砸出断口来,石头薄片不可控,就像玻璃一样,完全无法控制断裂区域。所以在掏空之前就预设好了断茬的位置,在实心的基础上砸制出几厘米的外衣厚度来,再进行掏空,所以这个断茬首先就是成型的,并不是最后才砸出来。之后才是掏空程序,一点一点把一块实心的石头逐渐去掉内容,留下外皮。这个外衣很薄,比如袖子,领口这些最薄的地方只有1-2毫米,但其实只是把外沿的区域打磨得很薄,中间很多部分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厚度,只是不容易察觉,力求在作品的安全性与美感之间取得最恰当的平衡。

空衣11号与所去掉的碎石料合影/汉白玉

空衣16号借鉴了四川南朝的通肩大衣,原作藏于四川博物院,由砂岩转换成青石后,线条多了一丝爽朗感

如今,在曲阳找一块大尺寸的纯净本地石料已经越来越难了,要寻一块超过2米的纯白料几乎要靠运气,时常四处搜罗那些老商贩早年囤积下来的料,感觉做一件大型空衣的机会变得遥不可及,作品尺度对原材料的依赖性完全体现了出来。

空衣12号/汉白玉

空衣5号/青石

空衣4号/汉白玉

空衣14号/汉白玉

空衣14号-局部

空衣9号/青石

空衣9号-背面

空衣15号/砂岩

空衣13号/木

空衣13号-局部

空衣13号-局部

空衣13号-局部

6

/

穿过

美工接单

穿过有两重含义:一是物质层面的穿透,用毅力和勇气在顽石上开凿出人工通道,以供行走;二是精神层面的穿行,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从开端到结束,那是一段看不见的路途,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穿过一些暴风雨,都有一段只能独自潜行的时光,显然,时间的穿过是最直观的。当“穿过”的概念被放置在石窟空间,就叠加了一层向内求与修行的涵义。

这个系列着重在体现通道空间,借用了石窟的廊道,以及窟外建筑的柱子组成。为了把通道做得很长,有些地方经过了重组处理,比如会把两个石窟合并,内部空间拉长了,前后各留一个门,变成一个通道的样子;有的是按照古代大型窟外建筑遗迹来复原的,比如参照如麦积山第四窟的七开间大殿,原本的廊道就是很长的,光影下的建筑架构极为殊胜。当这些通道在我的作品中成为主角的时候,它原本所具有行走、瞻仰之路的意义就被放大了。

汉白玉的空间显得洁白,空灵;青石空间有浑厚静谧的感觉,不同材质做同一系列作品时所呈现出的气质差别在这个系列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穿过3号/青石

穿过4号/汉白玉

穿过5号/青石

7

/

星球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星球,有几十亿年历史的石头是它的构成物,与我们人体一样,其根本都来自于同一次宇宙大爆炸。

把岩石打成圆球形,再雕刻出陨石撞击形成的坑洼状,看上去就像真的星球一样。如果把它放大亿万倍,它无疑能在合适的轨道成为真正的星球。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巨大的星球也只是一颗微尘而已,人之渺小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那些由虔诚信念与意志力所构建出的遗迹包含了人类对永恒的想象,却是巨大无边的世界。

星球这个概念具有十分宽广的内涵,在作品中,它可表现为“世界”或者多维空间的物象。它们在黑暗无边的宇宙中漂浮,行走,冰冷的石头与炽热的人性交融在一起,表面被各种天体撞击形成斑驳的外表,有宿命感,也有人性之微光。最坚硬的外表包含了最柔软的内核,洞窟里的世界是人最无助的内心投射,祈望或祈求本质上反映了对世事不可控的无力感,包括对死亡的恐惧。

行星系列有许多不同的外表,也有光滑的表面,都是模拟真实星球的样子。遗迹出现在星球上,生成一幅超现实的景象,但所有的石窟空间都经过了重新组合,并非完全模仿真实,比如几乎去掉了所有造像,只留下了内部空间架构;比如火焰型的门楣与莲花柱础这些有典型指向性的元素都减去了。石室、台阶、各拱门与通道连成一个空寂静谧的悬浮世界。

中国古人把人对应成天上的星星,这其实是十分有趣的隐喻,看似浩瀚实则微不足道,人的一生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终了,消失在宇宙虚空。想起卡尔 · 萨根的一句话:“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的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星辰。”

行星26号/砂岩

行星18号/砂岩

行星22号/汉白玉

行星16号/青石

行星17号/绿色石

行星24号/青石

行星25号/红色大理石

8

/

选录

也有很多作品都随意堆在工作室里,大多是单件或者是小系列,比如无名1号。

无名1号那件作品主体是由三个石球堆垒起来,每个球的上端与下端都嵌了铜管,用铁插销来连接每一个球,由于铜管与插销都很细,石球组装起来之后几乎看不见连接点,就好像自然垒起来的一样。“三”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里有极丰富的内涵,三生万物,它预示着不恒定,有无限可能性,有万物开端的隐喻。

星尘系列其实是由行星系列衍生出来的,是星球碎片的概念,残块内部雕凿出石头空间,让宏大与微小并置,试图表达尘埃的多重含义。另如流星那件作品也是由行星系列衍生,把飞逝的一瞬间凝固成石头,它本质上是一个迅速消亡的过程,但时间停滞在那,它就变成了结果。

无名1号/青石

星尘3号/青石

刹那2号/青石

刹那2号-局部

关于文字的雕塑是一直都在酝酿的大主题,如何最大限度保留书法本身的艺术性,不破坏结字形式,不破坏传统的汉字书写规律,同时让它脱离书写的平面性等这些都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字意与所依托的形式感能否扩展文字涵义的外延空间,能否构建出朴素干净的视觉逻辑,需要谨慎处理好许多细节,否则作品的存在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用金属结合石块来做文字,尝试了很多次。在石块上雕凿出文字,然后采用浇注的方式灌铅(用铁与铜做过浇注试验,熔点过高,石块会炸裂成碎片),成型冷却后,根据字的结构把石块砸开,露出字的笔画来。但它又不脱离石块,总体是石块与文字相互纠缠,相互融合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金属会在石头中慢慢生锈,有一点古老的意味,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状态。

制作过程

“应似飞鸿踏雪泥”是苏轼的一句诗。文字是分别从赵孟頫、蔡襄、苏轼三人字帖中采集而成。那种诗性的、飘渺的、空灵的意境以及文本所发散出的情绪显然脱离了语言符号本身。石块与金属-恒久无比;雪泥鸿爪却是瞬间意向,这组作品试图把不可见的空灵凝聚成坚实的、十分具体而确凿的物象,扩大可解读的范围。

应似飞鸿踏雪泥/青石

9

写在后面

/

有趣的人有很多,有趣又靠谱的人却不那么好找,曲阳的老高绝对是一个有趣又靠谱的老伙计。

十年前我见到他的时候以为他有60岁了,但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50岁,这着实有点玄幻。他壮实敦厚的体型,头顶是一片光亮,好像从来就没有长出过头发,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皱纹就像一张50年代供销社里的旧牛皮纸,朴素实在,同时洞悉所有的人情世故。作为土生土长的曲阳县羊平镇人,他自小就跟随师傅学习打石头,四处做工,精通所有的传统雕刻工艺,练就一身刻石绝活,对雕刻江湖上各路人马了若指掌。

我说要做一件汉白玉与水晶结合的石塔,想先了解一下具体工艺,他眉头稍微皱了一下,略一思索,拿起电话面无表情地开始联系一家可以加工水晶的铺子,那是他某个三舅家的隔壁邻居的远房亲戚。

我说要做一件2米高的空衣,用木头来做,要用不同的木料来拼接,他立刻就知道应该要去哪个地方找木材,在某个巷子的角落里还有一堆原木,一定要去看看。那段时间我不在曲阳,他跑了好多地方,为了物色合适的木纹和了解木料拼接的工艺,甚至还去了几趟棺材铺,据说那里的粘合技术是一流的。

我说要去古石料场的水潭里拍几张裸体照,要光着身子,要内裤都不穿的,要光天化日的。他眉头稍微皱了一下,面无表情地开始拿车钥匙去发动车。到了石料场,他熟练地找各种角度,远景、近景拍了很多照片,还不忘加拍几个视频,说以后肯定用得着,我至今也没想明白这种视频能用在什么场合。

老高从石料上跳下

他就像《凯撒万岁》里的乔什·布洛林,天生就是来解决各类麻烦的。我感觉,如果我说要找几块火星上的石料来雕几件东西,他的眉头也会稍微皱一下,略一思索就会拿起电话开始联系人马,三两天之内他就会穿着租来的宇航服出现在火星上,面无表情地给我打视频电话,问我到底要哪种颜色的石料。这样的人简直是人生必需品,尤其对我这种不擅长社交的人来说。在他的不辞辛劳之下,我那些古怪的想法都能够落地生根。

作品刚做完时,一般都会露天放在室外,与草木泥土为伍,有时候,阳光会从树叶的缝隙里照下来,照到那些雕塑上,柱子、廊道与窟室都在光影之中显出奇特的幻景来。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而这些石头作品依然还在,就像昨天刚完成一样。有些是我们能看见的,有些则看不见。你能看见光,但是你看不见时间;你能看见老去,看见消亡,但是你看不见永远。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往往都是最本质的东西,难以言说,难可示。

很多作品都是来源于平时随性乱涂的草稿,并非是有目的要去展开的系列。有时候仅仅只是追求散漫也挺好的,不想去刻意附加一些多余的内容,很多七七八八的小件都很自在,我想,这就已经有了意义。

展览名称:多重永远

展览地点:上海宝龙艺术中心

策展人:孙磊

学术主持:杨大伟

【多重永远-前言】

在物质能够触及的世界中,我们总是被空间的存在所界定,这是一种肉身性的意义,我们活在自己的物质性中,因此非物质性的认知是陌异的、玄奥的、深邃的。对我们而言,非物质的存在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如何用物质性的事物触及非物质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言说和理解。因此,对阳新而言,雕塑方式就是那种指向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

雕塑的变化意味着物质的不同结构,阳新试图用这种结构建构一个天梯一般的精神通道,同时,在雕塑引申出的肉身定位中,他不断重构肉身的时空积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叠压成一个具有精神隐喻的立体形象,他将此种方式称作“多重永远”。

阳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佛造像研究者,尤其对南北朝唐宋佛造像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学界的推崇,对他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对传统佛造像的鉴定,实际上是一种在空间的层面上测量时间的方式,而“佛”的虚空在修行中是一种“入定”的状态,又恰好是一种取消时间的认知,也就是说研究佛造像,也许正是在研究如何对时间进行特殊的精神处理方法。基于此,他开始了当代雕塑的创作。

在当代艺术表述中,“永远”是一个特殊的修辞,对消除时间性这样一种逻辑而言,永远始终有一个“永恒”的呼应,但永恒是无法企及的、形而上的,只能被禁锢在言说中,而“永远”是充满肉身性的,它伴随着肉身性的欲求,它是贴着身体和精神的,就像他空空如也的《空衣》系列作品,那是肉身性的永恒。因此,它触手可及,在阳新那里,这种触及比比皆是。比如在另一个系列的作品中,他在方尖碑的结构里置入中国传统石窟的空间,两种文化就被黏连在一起,各种时间也被衔接起来,一个充满图腾和精神指涉力的象征,在今天饱含奇异的时间的“多重性”,无疑,这是艺术家对未知力量的某种触及和渗化。

法国当代哲学家维利里奥也试图用“速度”的概念,来取消不可回避的时间性。也就是说,当代社会技术信息的高速发展,已经带领我们从时空结构的世界向“速度”结构的世界进发了,比如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像chatgpt这样的智能技术,能够将时间压缩在一个瞬间之中,类似于“顿悟”,我们对时空的认识也许再也无法回到那种单一的时空格式中去了,我们将在一个匪夷所思的“多重时间”和“多重空间”交织的“速度”里生存,这是怎样的人类生存处境啊。也许,这就是阳新雕塑“多重永远”所提出来的尖锐问题。

无论怎样,阳新从形而上的角度思考今天的“时空观”,显得有些沉重,所以对他而言,用沉重的石雕形式也许更加令人信服,我们的文明就是从这些自然多样的石块中不断醒来的,阳新的当代雕塑也是如此,他让隐蔽在石头中的秘密不断地醒来,以“多重永远”的方式审视着我们,看着我们如此荒诞焦虑的一生,似乎看穿了所有的一切。

孙磊

2023.11.20

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欢迎转载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恒寂——石上刀工与梵影》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双头鹰的欧式奢华:俄罗斯冬宫金银器具欣赏上篇

双头鹰的欧式奢华:俄罗斯冬宫金银器具欣赏下篇

俄罗斯冬宫艺术巡礼之三

神秘绚烂的冬宫巴泽雷克藏品:风半场分享《丝路岁月》展之一

老虎果果分享《冬宫:北方游牧青铜篇》

老虎果果分享《冬宫赏珍:古埃及篇》

老虎果果分享《冬宫赏珍:西域丝路篇》

俄罗斯夏宫艺术巡礼之十

俄罗斯夏宫艺术巡礼之九

俄罗斯夏宫艺术巡礼之八

俄罗斯夏宫艺术巡礼之七

俄罗斯夏宫艺术巡礼之六

俄罗斯夏宫艺术巡礼之五

艺术之都 金色喷泉:俄罗斯夏宫巡礼之四

艺术之都 木艺欣赏:俄罗斯夏宫巡礼下篇

艺术之都 金碧辉煌:俄罗斯夏宫巡礼中篇

艺术之都 金碧辉煌:俄罗斯夏宫巡礼上篇

俄罗斯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巡礼中篇

俄罗斯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巡礼上篇

俄罗斯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巡礼下篇

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巡礼上篇

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巡礼中篇

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巡礼下篇

泉耕:俄罗斯帝国早期金属章

玻璃 牙雕 金银器:俄罗斯18-20世纪民间手工艺术下篇

俄罗斯18-20世纪民间手工艺术欣赏中篇

俄罗斯18-20世纪民间手工艺术欣赏上篇

俄罗斯当代瓷艺欣赏下篇:全俄罗斯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博物馆

俄罗斯当代瓷艺欣赏上篇:全俄罗斯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博物馆

俄法战争炮、俄土战争炮和崭新的炮王:克林拇林宫中的大炮们

俄罗斯琥珀蜜蜡博物馆陈列与首饰设计展

国博《丝绸之路俄罗斯民族文物展》

冠冕闪耀:无极斋分享《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特展》一

遥想那神兽猛虎的草原:固原博物馆草原金银器上篇

两千年前匈奴女战士的青铜牛牌饰们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青铜金银篇

大唐风华从何家村开始:无极斋分享国博展金银篇

从明皇击球图卷到大唐妇女妆具:无极斋分享国博大唐风华展

国博《大唐风华》展法门寺精华篇:无极斋分享

无极斋分享《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珠宝供奉

无极斋分享深博《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金银篇

找樂:《中国古代金饰》三种金饰年代及功用探讨

找樂《飞马不是马,也不会飞 | 有关浮雕动物、人物纹鎏金青铜腰牌饰》

王华东:草原狩猎箭镞趣谈

芥子:在谁的路上/谁在歌唱:记西藏古代珠佩的贸易之路

草原瑰宝刀剑:蒙古族图海中的藏传佛教元素

草原文化的永恒魅力:鄂尔多斯青铜器

金色中国大展:先秦汉晋及北方草原篇

《京津冀历史文化展》中的大辽文物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

大辽,大宋,大元—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西京印记:大同辽金文物展

宋辽金流行玩具:从摩合罗到辽金铜人

乐艺会《内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敕勒青铜分享《瑰丽的草原青铜艺术—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国篇》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网络展览新玩法,十一位藏友合力奉献《大同博物馆》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山抱丛/东胡:《不解之谜——符咒牌上的契丹字》

悠云乡茶舍獒品居:《黑石城 . 珠子 . 物的呼吸》

金鞍银鞍逞奢豪:多家博物馆北方游牧民族马鞍饰精彩奉献

大辽佛宝:彩绘十方佛木舍利塔与鎏金凤衔珠银舍利塔

边缘人•甲分享:张掖博物馆巡礼上篇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铜牌饰兵器

李文龙:《草原丝路文明:戎狄匈奴青铜文化》

李文龙分享大英博物馆《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香港展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在线美工。欢迎关注订阅。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发布于:江苏省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